「零日攻擊」EP6〈金紙〉:一場獻給臺灣日常的恐怖情書

引言

零日攻擊》第六集,標題是〈金紙 Money From Hell〉,光是這個標題,就已經是一場精采絕倫的雙關語遊戲。「金紙」本是燒給另一個世界的貨幣,但副標的「From Hell」,卻暗示了這筆錢的來源,可能正是通往地獄的邀請函。

看完這集,我想說,我感受到的,遠遠超過一部單純的戲劇;目前的評論也多半覺得這集水準很高,甚至獲得了目前各集中最高的評價。這是一場獻給所有臺灣人的、溫柔又殘酷的靈魂對話,也是一封寫給我們這片土地日常的恐怖情書。

偽紀錄片的真實,真實到令人心驚

本集以「偽紀錄片」的形式拍攝,一開場,那彷彿沈伯洋教授開講的旁白,立刻就將我們拉進了最熟悉的日常。而這種「日常感」,正是這一集最令人坐立難安的地方。

從主角家中餐桌上,那顆不小心滾落的馬鈴薯、那雙夾不起食物的筷子,到街坊鄰居對於「是不是真的會打仗」的閒聊與不在意——這一切都太真實了。真實到,你會忘記自己在看戲,彷彿攝影機只是不小心,闖入了高雄彌陀梓官海濱某個真實家庭的午後。

我必須讚嘆,無論是擔任主角的演出素人感的施柏全,還是那些扮演街坊的群眾演員,他們的表演都已經臻至化境,那份素人感,正是最高超的演技。臺灣的「偽紀錄片」拍攝製作,是否已經達到了我們未曾想像過的成熟度?

在地信仰與國家認同的深刻纏繞

這一集的核心,完美地捕捉了臺灣社會最獨特、也最複雜的樣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信仰、我們的認同,是如此緊密地纏繞在一起。

「khí-tâng 起童」、「做爐主」,這些對許多臺灣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的民間信仰儀式,在本集中,卻成了抵抗外來威脅、凝聚社群意識的關鍵力量。主角思惟從一個看似有些迷惘的中年人,到願意為了保護家園而「做爐主」、承擔責任,他的轉變,正是臺灣人精神的縮影——我們或許平日看來溫和、甚至有些「信天命」,但當家園面臨威脅時,那份根植於土地的信仰,會轉化為最堅定的抵抗意志。

劇中母親的角色,更是刻劃得入木三分。她對兒子的愛,深沉而內斂。她不願兒子去 China,卻也願意將丈夫留下的錢,全部交給兒子去追尋他的人生。那句帶著偏泉腔(聽說是屏東腔?)口音的臺語「我叫汝跋桮是按怎啦?」,瞬間就將一個臺灣下港母親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我們的家,為什麼要被 China 牽動?

這或許是本集最想問,也是所有臺灣人每天都在問自己的問題。

主角一家,正是因為曾在 China 吃過虧,才選擇回到臺灣這片自己的土地。然而,即使回到了家,China 的陰影依然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的監控設備、以及那句輕飄飄卻又充滿威脅的「回去」。

回去?回他全家花開富貴。

我們的家,就在這裡。我們的信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都在這裡。我們為何要被一個與我們無關的帝國的野心,給奪走這一切?

結論:一部情感飽滿的傑作

看完這集,我的情緒非常複雜。整集看完後我已經讚嘆這導演太強,後來看訪談才知就是鄭心媚導演親自執導的功力,讓整部作品在看似平淡的日常中,堆疊出驚人的懸疑感與情感張力。而那詼諧又帶點詭異的配樂(貝斯、嗩吶與鑼鼓的奇妙組合),更是為這部偽紀錄片,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金紙〉這一集,它用最在地、最日常的視角,講述了一個最嚴肅的安全議題。它告訴我們,臺灣的抵抗意志,從來就不只在軍隊的防線裡,更存在於每一間宮廟、每一個家庭、以及每一個像你我一樣,只想在這片土地上,好好過日子的普通人心中。

這是一部情感飽滿的傑作,也是對所有臺灣人的一次溫柔提醒:我們的日常,就是我們最需要誓死捍衛的戰場。

一些補充想法與幕後發現


(本文結束)
對社交網站的斷片化、言論箝制化不滿嗎?其實我們可以「部落格文藝復興」。用 RSS reader 把這個網站訂閱起來,就會收到最新文章的通知:
follow us in feedly
然後下面一樣有 Disqus 回應系統可供留言互動。

本站語言標示說明:
🔴 臺灣南島各語言 🔵 客家靛花 🟢 臺員翠青
Ⓜ️ Mandarin
各國國旗 = 各國語言

本站技術架構:感謝 Obsidian - Sharpen your thinkingoleeskild/obsidian-digital-gardenVercelVSCodiumGitHub


家庭學語進度(2023/8/3 日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