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許多語言、不只是 Tâi-gí,那該怎麼談語言的復興/學習/使用?

莊嘉榮 - 一個重點,台灣是族群匯聚之地,並非全都是台語族群。... | Facebook

一個重點,台灣是族群匯聚之地,並非全都是台語族群。

基於此見解前提,台語族群的振興與復甦自然與其他語族無關,其他語族也不會在意,甚至覺得台語強勢代表台灣令人困惑。

既然如此,台語族群應該以退為進,但求保存族群語言與文化,如同台語同化日語詞彙,兼容並蓄,進而成為包容台灣各語族的最大公約數語言。

拙見,慎思,慎辨。

我也希望解決一些不同民族間的誤解,可以有效地攜手共進,我不會直接排斥您說的,但我覺得本篇失之隱諱籠統,也不知是要如何思量。您可以說一下是什麼樣的「以退為進」嗎?這樣大家比較好評估。所謂的「退」是要退什麼部分、解決什麼問題?

莊嘉榮 - 退,就是不用過度強調台灣人要講台語,不必然台灣人就是講台語。看過太多咄咄逼人的論述,嘲諷或質疑身為台灣人為何不講、不用、不... | Facebook

退,就是不用過度強調台灣人要講台語,不必然台灣人就是講台語。看過太多咄咄逼人的論述,嘲諷或質疑身為台灣人為何不講、不用、不學台語。

進,就是鼓勵台語人在家、在外都努力講台語,甚至融合其他語族,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語言。

其他國家的朋友,若講上幾句台語,我們會覺得很親切。若台語人,還會講上客語,還會喇上幾句族語,甚至混搭幾句越南話,靠,想像一下,台語是否會帶領風潮呢?

謝謝您回應我的詢問並將您的想法也單獨 po 文,那因為我也是長年關心臺灣各種語言議題,所以我也對您寫到的各點提供一下想法。(抱歉文長,不是魏延也不是徐渭)

  1. 【背景事實】「全體島民」意義中的臺灣人因為含有多種語言民族,具有 Tâi-gí 民族認同(目前有稱「臺員族」)確實只是其中之一。

  2. 臺員族的 Tâi-gí 語境中,Tâi-uân-lâng 除了有指全體島民的意義外,也兼指「本族人」。「伊是 Tâi-uân-lâng(島民)毋閣伊毋是 Tâi-uân-lâng(本族人)」的悖論,在臺員族當中確實會產生。(例如阿華師前幾年發文寫過他問了伊阿母;我也問過阮阿母)

    先不檢討這種雙義性的是非好壞,
    當有人講出那句話「臺灣人為什麼不會講臺語」時,
    我們可能須先理解一下背後的理路:

    1. {a} 歷史上,臺員族曾經都會講 Tâi-gí(因為講這種語言的人本來就是我們後設描述這個民族/族群的定義)
    2. 歷史上,臺灣人(全體島民)中非臺員族也高比例會講 Tâi-gí,因為 Tâi-gí 是臺灣民間社會的強勢通行語。

    我自己的推測,在上述「歷史情境」還存在的時期,是不會有人唸別人說「臺灣人為什麼不會講臺語」的;要等到:Tâi-gí 開始衰退,在臺灣社會發現越來越多人不講 Tâi-gí(主要是被 ROC 流亡政權帶來強制推行的 Chinese 語言取代)的時期,四處就出現了這樣的「名言」。我自己 1979 年出生,高中大學較有機會在媒體印象外實際接觸社會上的真人,所以我最早知道社會上有人會唸別人「臺灣儂是按怎袂曉講臺語」約在 1990 年代後期,比較看到是有反抗 ROC 意識的人,尤其是長輩,會對 Tâi-gí 能力低落的人提出這句質疑。

  3. 再細分一下,當一個人在講「Tâi-uân-lâng 應該愛講 Tâi-gí」的時候,簡單分為幾種可能性:

    1. {a} 這個人只是想要求:講話的對象如果是家庭背景本來會 Tâi-gí 的人(大致上就是臺員族)就應該把 Tâi-gí 用回來(心態是「我推定你是本族人,然後你不應該只會 Chinese」)。這種狀況會在講話對象實際上非臺員族時造成冒犯,而有的講話者有機會發現自己不慎冒犯他族時也會致歉(當然也有狀況是不知道也沒致歉);
    2. 這個人知道臺灣的多語生態,但覺得全體臺灣島民的通用語應該恢復為 Tâi-gí 而覺得以 Chinese 為通用語是不正當的,以便能在政治/文化上排拒 Chinese 的統治/同化(往往體現為「臺灣民族主義」),所以心態是希望全體島民都學/用 Tâi-gí。

    3a 的意念有可能不慎造成冒犯,而 3b 會受到一些反對也是可預期的。

    我自己的想法,

    • 先說 3b 這部分,我無法主張 3b 這樣的想法,即使我可以理解其目的,
      • 但我樂見的社會是多語多民族各自按需要學習自身語言及他族語言,
        所以我比較不會個人主張「全臺灣人都該會 Tâi-gí,如同日殖/華殖曾要求全臺灣人都要會殖民語言那樣的強制」,
      • 我比較期待看到的是:臺灣每個地區有各個自治單位(先以聯邦制為典型),各地的人民按照當地的生活需求,用自治法規訂定當地的主要行政語言、教育語言,而這過程中如果某些客話、原語為主的地區當地人民也同意「副修/副用」Tâi-gí,那就是自主決定的,大家按現實需求要用多少的 Tâi-gí。
      • 而我自己也比較不用「臺灣民族主義」這樣的提法,因為民族易聯想語言、文化,我覺得把多語多文化的人們想像成「各民族」比較容易,而「臺灣民族」的口號下多元異質的文化及語言將會有何種發展,目前我覺得尚欠論述(我期待「臺灣民族論」者們提供對話)。
    • 再講到 3a,長話短說是我在接觸過有友志告訴我他不排斥族語,但自己的心力和興趣/熱情主要不會放在學/傳承族語上,主要還是會使用華語,只是會自然地維持一點族語能力,以及肯定復興者的努力。
      • 所以其實我也說不太出口「○○族就該說○○語」這麼絕對的話,畢竟我是看過原住民青年粉專主比較溫和地安慰說「即使不會族語也不要放棄民族認同」這樣的想法的,所以我也理解「學/用語言」這件事常常沒辦法用強烈的方式要求。
      • 但我還是會不斷訴說我們臺灣人所有各族的語言近 80 年來因為 ROC 的關係受到磨難、衰落的故事,並鼓勵/邀請更多人們關心/包容/參與各族語的復興(這部分就是我的志業)。

    (以上,是我回應莊先生您說的「退」的層面,我覺得有與我相通之處,但我覺得有必要把理由、原因以及我們還是抱持的態度說得很清楚,因為我絕對不希望人們單純地「反對主張臺灣人應該要說 Tâi-gí」之後就擺盪成完全的對極背反、對於臺灣各族語復興的必要性變成冷漠/不願理解/抗拒。)
    ^cfd444

  4. 您說的「進」的部分我分幾點來回應:

    1. {a} 歷史上 Tâi-gí 在臺灣的代表性本來就很高,只是 80 年來越來越受 Chinese 威脅而已,甚至網路上流傳日本人偶有把「臺灣華語/Chinese」標示為「Taiwanese」或稱為「台湾語」,讓人啼笑皆非。
      • 我個人是一直覺得,一個地方最多人口的語言(尤其如果比例明顯),本來就容易成為該地的代表性語言,所以這部分只要讓 Tâi-gí 有相當的復興及活力,至少在許多人心目中還是不成問題。
      • 但必須坦白地說,有些不同民族人士對這樣的事實還是會感冒,而我們可能必須不斷說明「矢志保障臺灣多元民族語言生態不受改變」。
    2. 您說「融合其他語族」我覺得語意又待說明,是什麼樣的「融合」?人融合人?還是語言融合語言?因為「融合」的講法在重視多元永續民族發展的觀念中可能算是「大忌」了,會讓人擔心/聯想到傳統上的「消滅/同化」。所以這部分期待莊先生再行闡釋。
    3. 鼓勵臺員族自身多學/用/傳承,這最無爭議。
  5. 我身兼客+Tâi 兩族,一直都想呼籲臺員族主動學一些客語、原住民各族語,我覺得這是非常進步很酷的,對臺灣社會絕對更有幫助,感謝您也同感。


莊先生有說明「融合其他語族」的意思了,可能是「融合其他語言」的筆誤:

#FIXME


(本文結束)
對社交網站的斷片化、言論箝制化不滿嗎?其實我們可以「部落格文藝復興」。用 RSS reader 把這個網站訂閱起來,就會收到最新文章的通知:
follow us in feedly
然後下面一樣有 Disqus 回應系統可供留言互動。

本站語言標示說明:
🔴 臺灣南島各語言 🔵 客家靛花 🟢 臺員翠青
Ⓜ️ Mandarin
各國國旗 = 各國語言

本站技術架構:感謝 Obsidian - Sharpen your thinkingoleeskild/obsidian-digital-gardenVercelVSCodiumGitHub


家庭學語進度(2023/8/3 日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