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其實我也是蠻愛聊的,不過很多細節不熟,以下是我半印象半查資料的說書,歡迎黜臭 thuh-tshàu,細節的指正我會更新進來。「帝國」沒記錯的話應該也是「和製漢詞」吧?日本人用來翻譯 empire,以搭配「天皇」的國體,讓自己能在 19 世紀西力東漸的時代跟大清國、西方列強都能平起平坐。
🇬🇧 empire 源自拉丁文 imperium,軍政大權之意
empire 一般用來指君主頭銜為 🇬🇧 emperor 的國家
而 emperor 源自拉丁文 imperator
但古羅馬在王政後、帝國時期前,長期主要是共和國啊,怎麼會有君主?
其實 imperator 在古羅馬共和時期指的是立下功勳、可以申請舉辦凱旋式的將軍,特許在凱旋式前享有 imperium,但凱旋式辦完就要交還 imperium 權力(應該是還給元老院寡頭貴族們吧?)。(這部分我略看,不是很懂)
後來羅馬共和朝向獨裁化、君主化演進,imperator 最後也成了奧古斯都以後羅馬帝政時期歷代皇帝的頭銜之一,
然後皇帝的權力叫做 imperium,
統治的領域也叫 imperium,
Imperium Romanum 就是「羅馬帝國」啦
imperium 就演變為 🇫🇷🇬🇧 empire 一詞
如果某國君主擁有 emperor 頭銜,
他的國家或統治範圍就叫 empire
歐洲史上除了古典的羅馬皇帝+東羅馬皇帝外,
再來最有名的當然是中古的神聖羅馬皇帝。
我覺得神聖羅馬皇帝有趣之處是它是可被選出來的,
因為真正原本世俗傳承的西羅馬帝國早就在 487 年斷了皇統,
可被視為羅馬帝國的政治體剩下了君士坦丁堡的東帝國,
西歐則遍佈各族所新建的王國/公國,沒有一個國家繼承了西帝國。
然後到了 800 年左右羅馬教宗才為了居於世俗君主地位之上而為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加冕為羅馬皇帝。
但查理曼統治的法蘭克王國範圍有限,國家的源起更是建立在西羅馬帝國的灰燼上;其他的西歐邦國也都如此,不管是各種語言稱 king 還是 duke、count/comte……每個邦國都是。
所以我們要說查理曼被加冕後就等於西羅馬帝國重建嗎?
嗯,應該不能這樣說吧。我覺得教宗是讓查理曼擁有世俗君主中最大的權威,但世俗君主們你們彼此要戰要殺要臣屬你們自己去搞定,我教宗封一個最大的,證明我比皇帝還大、我是皇帝的祭司、我是皇帝與 神/基督間的橋樑就行了;教宗不在乎西半部政治有沒有全部被查理曼或西羅馬皇帝征服。所以西歐還是一堆國家,狀態不變,只是有個君主會鍍金而已。
嗯,查理曼在世時或許可以這樣稱呼,那查理曼過世後呢?
我查了一下英文維基百科有稱為「加洛林帝國」,意指查理曼加洛林家族傳承帝銜,但傳到 924 年而已,而且過程中法蘭克王國如我們所知,早就分崩離析了。看起來是沒什麼帝國的體統和權威啊,就是君主徒擁其銜而已。不過當然,古今東西,「稱帝」本來就不代表國家必然強大啦。
那我覺得,或許也正是這樣的「皇帝僅是賦予君主個人的頭銜,可在家族內傳承,但也可能被其他人/家奪走,與國家無關」的思維的形成,
產生了西歐獨特的「神聖羅馬帝國」體制。
只是說,從鄂圖一世起,中古有較長的一段時期,日耳曼地區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德意志王國」機構,神聖羅馬皇帝主要是由德意志王兼領義大利王來擔任?
當然後來又有很多演變、混亂、爭奪,而且在繼承出問題時,「選舉機制」也是很重要的傳統,帝銜也因此不斷轉換給不同王公,感覺就是個有力者受擁戴而居之的長久過程(啊哈哈資訊量過大)。
對這段時期、這個地區的歷史,我的理解(印象派)是,王公、家族、邦國,至少在中古日耳曼地區,可能是流動的,每個邦國的君主 monarch 的家族/家系 house 可能會因為個人的努力而變動,個別家族君臨一個邦國並進行世襲,就稱為一個 dynasty;
而一個家族也可以不斷因為家族成員四處努力取得不同邦國的君主身分(不管透過繼承、戰爭或當地有力人士的邀請等),而擴張家族的領地,使不同的領地集中在一個家族的君主手中,逐漸形成有力的團體。
於是就產生較有名的一些君主家族,如 Hohenstaufen、Luxembourg、Wittelsbach,以及我們熟知的 Hapsburg 哈布斯堡。
而當一個君主獲得神聖羅馬帝銜時,同時也表示他擁有壓服一定數量其他君主(諸侯)的權勢,
而「皇帝」也必然是一個跨越各民族的尊貴地位(因為至少神羅境內就有德意志、波希米亞、勃艮第、義大利等王國單元,甚至法王也有獲選為神羅皇帝的資格?),它不再像羅馬帝國那樣是單一國家體制的君主,而是先成為某處的君主、擁有自己的領地,再尋求獲選為全神羅的皇帝,對全帝國實施直接或間接或僅有名義上的權威。
我記得哈布斯堡家族是發跡於今奧地利與瑞士鄰接山區的城堡(得名),然後逐漸在奧地利、Styria 一帶取得勢力,在日耳曼地區坐大,另外也出外和勃艮第、西班牙各地君主聯姻,所以才會到了查理五世時,繼承取得了西班牙王位 +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成為史上最有權勢的哈布斯堡家族君主,
並且透過這不同的王位/帝位,一人統治著神聖羅馬帝國(至少名義上是最高君主)以及西班牙王國(包含尼德蘭等屬地),
而成為我們熟知的恢宏現象。
但我會這麼理解:
查理五世統治的:
- 神聖羅馬帝國歸神羅帝國
- 西班牙王國(含殖民帝國)歸西班牙王國
- 其他領地歸其他領地
這些國家不因共戴查理五世一君而必然變成同一個國家,
即使有可能曾因查理五世的命令,而使得不同領地協同運作如同一國;
而當查理五世交代分別由不同人繼承後,
必然又回歸不同國家運作。
既然不是一個國家,
查理五世也只有在神羅才被稱皇帝,在西班牙還是國王啊,
那政治上可能不一定適合把「神羅+西班牙+所有查理五世領地」稱為「查理五世的帝國」或「哈布斯堡帝國」;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有統治過:神聖羅馬帝國、1806 以後的奧地利帝國、西班牙王國衍生的殖民帝國(這個「帝國」其實是因為「帝國主義」詞彙產生的後設性稱呼,並非君主有稱帝),
但就算把哈布斯堡家出身的個別君王「當時統治的所有領地」合稱為「哈布斯堡帝國」,至少我們可能得瞭解查理五世的統治本質是異質多元鬆散拼湊、合作性質的?
並且,來到了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 + 神羅馬克西米連皇帝的時代,雖然是關係良好的堂兄弟,但西班牙和神羅在君主上也有所不同,只是同屬哈布斯堡家族,兩國分別都處於哈布斯堡 dynasty 時期而已,那似乎也不可能稱這樣的兄弟國為「哈布斯堡帝國」了?(至少在「帝國」的本義上)
我在想我們或許先對歐洲史有這些基礎理解(基本盤),再去談要不要有哪些延伸的稱呼或概念,例如西班牙王國在怎樣的定義下稱為「殖民帝國」,或是「王朝」vs.「國/帝國」在歐洲史上是什麼意義,「西班牙帝國」指什麼、「哈布斯堡帝國」這個稱呼是否適合,等等的問題,
以及能否/如何套用到對東亞歷史的描述及理解上。
(本文結束)
對社交網站的斷片化、言論箝制化不滿嗎?其實我們可以「部落格文藝復興」。用 RSS reader 把這個網站訂閱起來,就會收到最新文章的通知:
然後下面一樣有 Disqus 回應系統可供留言互動。
本站語言標示說明:
🔴 臺灣南島各語言 🔵 客家靛花 🟢 臺員翠青
Ⓜ️ Mandarin
各國國旗 = 各國語言
本站技術架構:感謝 Obsidian - Sharpen your thinking、oleeskild/obsidian-digital-garden、Vercel、VSCodium、GitHub
家庭學語進度(2023/8/3 日間更新):
- 愛灣語厥本人 👨:
- 🔴 Sowal no Pangcah 5-4
- 🔵 Hàgfa 客話初級認證 ✅
- 🏴 Gàidhlig 6-3
- 🇰🇷 한국어 22-7-1
- 倈仔 👦:🟢 Tâi-gí 1-1-3
- 妹仔 👧:🟢 Tâi-gí+🔵 Hàgfa 2-1-1